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贯彻实施《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4-28 15:00:35  浏览:95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实施《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贯彻实施《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

财企[2011]4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2011年8月11日,财政部颁布了《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4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颁布《办法》,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监督管理,适应新形势下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办法》,明确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二、财政部履行全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有关工作事项由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协助财政部对全国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三、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事项由企业处(或其他内设机构)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以下简称省级资产评估协会)应当协助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四、申请设立资产评估机构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向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附件1),并如实填报提交《资产评估机构设立申请表》(附件2)、《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简历》(附件3)、《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情况审核汇总表》(附件4)、《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无不良执业记录证明》(附件5)以及《注册资产评估师转所申请表》(附件6);有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的,还应当提交《资产评估机构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简历》(附件7)、《资产评估机构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审核表》(附件8)。

  五、资产评估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提交材料,并如实填报《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申请表》(附件9)、《分支机构负责人简历》(附件10)、《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情况审核汇总表》(附件4)。

  六、申请人申请设立资产评估机构或分支机构,应当将申请材料一式两份报送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省级资产评估协会一份。各省级资产评估协会应当协助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有关内容核实并提出意见。

  七、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办法》的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附件11、附件12)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八、省级财政部门在受理申请材料时,应当使用受理专用印章。受理专用印章应当按照印章管理规定制作(附件13)。

  九、省级财政部门受理资产评估机构或分支机构设立申请后,应当按照《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及时对机构设立的相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应当在省级财政部门、资产评估协会对外可查询的网站或指定的公共场所、媒体上进行。

  十、省级财政部门在征得省级资产评估协会意见后,根据《办法》的规定向申请人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设立资产评估机构或分支机构的书面决定(参考格式见附件14、附件15、附件16)。

  省级财政部门在批准文件下发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文件及申请材料报财政部企业司备案,同时将批准文件抄送所在地资产评估协会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十一、申请人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后,持资产评估机构设立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到省级资产评估协会办理入会手续,向省级财政部门申领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并将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合伙协议或者公司章程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资产评估协会在申请人办理入会手续时,代为发放资产评估资格证书,收取相关备案材料。

  十二、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应当注明资产评估机构名称、首席合伙人(法定代表人)、批准文号和资产评估业务范围。

  分支机构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应注明资产评估机构授权分支机构出具报告的业务范围。

  《办法》实施前已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或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按照《办法》第五条执行,其持有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继续有效,也可以在办理相关变更事项时同时变更资产评估资格证书上的资产评估范围。

  十三、省级财政部门办理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审批时,可以参照《资产评估机构受理及审批程序表》(附件17)、《批准设立资产评估机构有关情况表》(附件18),记录审批过程和结果。

  十四、财政部企业司会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批准文件及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省级财政部门审批不当的,财政部应当责令省级财政部门改正。

  十五、非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自然人担任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伙人或者股东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二)从事会计、财务、经济、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以下简称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管理工作8年以上,或具有上述专业高级职称;

  (三)职业道德良好,未在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工作中受过行政处罚、行业惩戒;

  (四)经全体合伙人或股东同意;

  (五)所持资产评估机构出资比例不得高于10%;

  (六)参加过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举办的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

  资产评估机构的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或者股东应当加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接受行业自律管理。

  十六、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变更事项的,应当自其作出变更决议之日起20日内,填写《资产评估机构变更事项备案表》(附件19)、《分支机构变更事项备案表》(附件20),附送变更涉及事项的相关证明材料,报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并抄送省级资产评估协会。

  十七、省级财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变更备案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作出准予变更或者不予批准变更的决定(参考格式见附件21,附件22),书面告知申请人。

  省级财政部门准予申请人变更备案的,申请人持批准文件到省级资产评估协会办理网络变更等手续后,变更事项涉及到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内容的,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换发新证书。

  省级财政部门不予批准申请人变更备案的,申请人已发生的变更行为违反《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当于90日内达到规定条件。

  十八、资产评估机构按照《办法》第三十四条进行合并的,自合并后的资产评估机构取得省级财政部门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办理被合并方的资产评估资格注销手续。

  资产评估机构按照《办法》第三十六条进行组织形式转换的,自转制后机构办理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办理转制前机构的资产评估资格注销手续。

  十九、资产评估机构跨省级行政区划迁移办公场所,应当首先向迁出地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资产评估机构跨省级行政区划迁址申请表》(附件23)和迁址决议。获得迁出地省级财政部门书面意见后,向迁入地省级财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资产评估机构跨省级行政区划迁移申请表;

  (二)迁入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三)资产评估机构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

  (四)合伙人或者股东简历,以及担任首席合伙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人选;

  (五)合伙人或者股东会决议;

  (六)迁出地省级资产评估协会核实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情况审核汇总表》;

  (七)办公场所的产权或者使用权的有效证明。

  二十、资产评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注销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按规定办理注销手续,交回资产评估资格证书、提交评估业务档案保管方案。省级财政部门对注销的资产评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应当及时予以公告(参考格式见附件24)。资产评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注销后,应当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十一、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每个季度末,将本季度内所管辖的资产评估机构及分支机构变更事项的批准文件,以及终止事项的公告文件,汇总后报财政部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备案。

  二十二、在资产评估机构担任合伙人或者股东,以及作为分支机构负责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符合以下专职的条件:

  (一)人事档案交由社会人才交流机构统一保管;

  (二)在所在资产评估机构注册,并从事资产评估业务;

  (三)与所在资产评估机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四)由所在资产评估机构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非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自然人担任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伙人或者股东应满足上款第(一)、(三)、(四)项。

  二十三、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依照《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对所辖范围的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分支机构实施监督检查。

  省级财政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可以与资产评估协会实施的执业质量检查相结合,并给予必要指导和支持。

  二十四、根据《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省级财政部门撤销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资格或者分支机构的设立许可的,应当制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撤销  资产评估资格的通知》(附件25)、《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撤销  设立许可的通知》(附件26),同时办理该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分支机构的注销手续,并予以公告。

  二十五、资产评估机构和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在每年4月30日之前,向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报送以下资料:

  (一)资产评估机构基本情况表(附件27);

  (二)属于分支机构的,资产评估机构授权分支机构的营业范围;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年度会计报表;

  (四)资产评估机构上年度资产评估项目汇总表(附件28);

  (五)职业责任保险保单复印件、累计职业风险基金证明材料。

  二十六、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利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开发的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诚信档案系统,建立资产评估行业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更新资产评估机构信息,随时了解和掌握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变动情况,实现资产评估行业的网络化管理。  

  二十七、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分支机构违反《办法》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有关规定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制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  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限期整改的通知》(附件29)。

  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分支机构在整改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整改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

  二十八、资产评估机构或者分支机构违反《办法》第六章有关规定,涉及行政处罚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的通知》(财法[2007]13号)中规定的文书格式制发行政处罚文书。

  二十九、《办法》第五十九条所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关条件暂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降低资产评估机构设立条件有关事项的通知》(财企[2005]208号)执行,原按照财企[2005]208号文件批复的降低资产评估机构设立条件的地区继续有效。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将符合财企[2005]208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地区名单(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数、具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数和已有资产评估机构数)及具体实施方案在2012年3月31日前上报财政部企业司,同时抄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审核同意后,可按财企[2005]208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十、《办法》第六十条所称的依法设立的其他评估机构,是指属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1号)规定范围的评估机构。

  具有多种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其名称应当采用“行政区划+字号+资产评估+其他资格+组织形式”的形式。

  三十一、为推动《办法》的有效实施,加强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管理机制。

  三十二、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或评估机构在中国大陆设立机构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十三、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财企[2005]90号)、《关于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企[2006]12号)、《关于做好资产评估机构过渡期有关工作的通知》(财企[2008]43号)、《关于加强资产评估机构后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62号)同时废止。

  

  附件:1.关于设立      的申请报告

  2.资产评估机构设立申请表

  3.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简历

  4.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情况审核汇总表

  5.资产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无不良执业记录证明

  6.注册资产评估师转所申请表

  7.资产评估机构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简历

  8.资产评估机构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人(股东)审核表

  9.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申请表

  10.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负责人简历

  11.   省(自治区、直辖市)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设立申请受理通知书

  12.   省(自治区、直辖市)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设立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13.“受理专用章”规格及式样

  14.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同意设立       的批复

  15.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同意设立       分所(分公司)的批复

  16.   省(自治区、直辖市)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设立申请不予批准告知书

  17.资产评估机构受理及审批程序表

  18.批准设立资产评估机构有关情况表

  19.资产评估机构变更事项备案表

  20.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变更事项备案表

  21.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

         变更事项予以备案的通知

  22.   省(自治区、直辖市)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       变更事项不予批准告知书

  23.资产评估机构跨省级行政区划迁址申请表

  24.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

      公告

  25.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撤销    资产评估资格的通知

  26.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撤销    设立许可的通知

  27.资产评估机构基本情况表

  28.       年度资产评估项目汇总表

  29.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关于

      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限期整改的通知

  
  

  

  财政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doc
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P020111229386874651048.doc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气象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气象条例

(2007年11月23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活动,准确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国家规定由本省管辖的海域(以下统称管辖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气象事业是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气象事业资金投入。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支出以及设施建设、运行等专项经费,除中央财政拨付等以外的部分,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的气象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工作。
本省管辖区域内从事气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气象人才,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保护气象科技成果,加强气象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气象资料,或者向境外组织和个人提供气象探测场所、气象资料。

第二章 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水利、海洋、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气象、水文、海洋、生态、环境等信息共享机制。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
第十条 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农业、交通、旅游、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专业气象信息采集、分析和预报系统,并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根据实际需要发布农业、交通、旅游、城市环境、火险等级等专业气象预报。
第十二条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政府门户网站和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
广播、电视台站根据气象预报的时效要求、公众视听习惯确定气象预报节目固定播出时间。需要调整固定播出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气象台站的同意;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改变播出时间的,应当事先通知气象台站,并告知公众。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互联网等媒体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或者由气象台站直接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
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补充、订正的气象信息,实时、滚动播发灾害性天气警报。
电信企业应当提供有效渠道,保障紧急异常天气信息的及时传播。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互联网等媒体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等气象信息的,应当与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 车站、港口、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传播气象信息的,信息内容应当适时、完整、准确,并标明信息来源。

第三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第十八条 易受气象灾害危害地区的社区、村庄以及车站、港口、码头、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当建设完善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的接收、播发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易受气象灾害危害的地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十九条 当发生或者有迹象发生突发性灾害天气时,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报送相关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应当即时作出应急响应。
当发生化学危险品泄露、核泄漏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启动相应的应急气象服务。
第二十条 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必须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检测档案应当纳入建设档案管理。
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检测,防雷专业单位和人员资质、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本管辖区域雷电分布规律的细化监测分析,并向社会公布监测分析结果。
第二十二条 因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建设,增加周边雷击风险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 建(构)筑物安装的户外广告、太阳能热水器、信息接收装置等设施,应当符合安装技术规范,避免影响建(构)筑物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功能。
第二十四条 气象灾害的性质和等级由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确定或者公布。
诉讼、保险理赔等活动需要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气象灾害证明材料或者气象灾害评估报告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提供气象证明材料或者组织有关专家对气象灾害进行调查鉴定后提供气象灾害评估报告。

第四章 气象设施建设与保护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上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编制本管辖区域气象设施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下列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报批前,应当经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
(一)新建气象台站以及气象探测、通信、预警、预报、联防等全省性布点项目;
(二)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迁移气象台站或者其他气象设施。因重点工程建设和实施城市规划,确需迁移气象台站或者其他气象设施的,应当依法报经原审批的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并由建设单位承担全部迁建费用。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进行新旧站址气象对比观测的,在规定的对比观测期内,建设单位不得实施影响气象对比观测的工程建设活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加强气象设施的维护,确保气象设施完好。
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损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九条 禁止侵占、损毁气象设施、场地以及干扰气象专用频道、信道等行为;禁止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集镇规划;对现有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探测场地,应当予以改善或者重建。
第三十一条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设置超过规定高度的建(构)筑物;
(二)爆破、采石、取土、焚烧、开挖水体;
(三)种植超过规定高度的作物、树木;
(四)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五)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应当依法征得气象主管机构同意。

第五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等部门开展气候资源综合调查、区划工作,并对本管辖区域内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能源发展等规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时,应当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区划的成果。
第三十四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省气候和大气成分监测、分析和评价,定期发布全省气候公报以及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范围以及要求,由省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省气象主管机构确定。
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应当遵循规模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建立太阳能、风能监测网,为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的建设、运行提供监测、评估、预报等技术支持。
第三十七条 气候可行性论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
第三十八条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商有关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地点,由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航空管制部门确定。
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应当符合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应当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广播、电视台站播出公众气象预报,未经同意调整固定播出时间,或者临时改变播出时间未事先通知气象主管机构并告知公众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将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检测档案纳入建设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在规定的对比观测期内从事影响气象对比观测的工程建设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气候可行性论证、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从事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规范和标准的,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原发证机关可吊销其资质、资格。
第四十五条 气象主管机构以及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提供气象服务,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
(三)违反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非技术原因造成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五)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的;
(六)伪造气象资料的;
(七)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2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同时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犯人提前释放应由哪一级法院审查裁定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犯人提前释放应由哪一级法院审查裁定问题的批复

1963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0月14日〔63〕青法办字第84号请示报告已收阅。关于犯人提前释放应由哪一级法院审查裁定的问题,我们同意你们提出应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有权处理减刑案件的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裁定的意见。此复。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