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授权部分药品委托生产审批事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9:38:31  浏览:88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授权部分药品委托生产审批事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授权部分药品委托生产审批事项的通知

国食药监安[200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合理划分审批事权,同时适应当前防治“非典”的需要,我局决定对部分药品委托生产审批事项授权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自发文之日起,除注射剂、生物制品和特殊药品外,其他药品委托生产的申请,委托双方在同一省(区、市)的,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受理和审批,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注射剂、生物制品、特殊药品和跨辖区药品委托生产的审批,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有关药品委托生产的报批要求和工作时限等仍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在防治“非典”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快了对药品委托生产的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根据防治“非典”的需要,在保证审批质量的前提下,建立药品委托生产快速审批通道,以保障临床供应,维护药品市场稳定。

三、加强对委托生产审批的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对审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要加强对委托生产的日常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委托生产药品质量。对擅自委托和接受委托生产药品的企业,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加强药品委托生产审批工作的监督抽查,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未按规定进行药品委托生产审批的,一经发现,将予以纠正,并视情作出是否收回其审批权限的决定。

特此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三年五月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各级政府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厦门市各级政府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
各级政府机关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发布地方性法规,请求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工具。各级政府机关应当发扬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克服粗枝大叶、不
讲效率、不负责任、互相推委、拖拉积压、公文旅行等不良作风,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由文书部门统一收发、分办、传递、催办、用印和归档,并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二、正确运用公文种类
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决议、规定;指示、意见;布告、公告、通告;纪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办文机关应根据公文的内容和性质,正确采用公文种类。
三、严格按公文格式办文
公文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机关印章、发文年月日、抄报抄送单位、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缓急程度等。公文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向上级机关请求的公文,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需要同时报送另一
个上级机关,可以用抄报的形式。公文编号,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公文编号。公文应盖发文机关印章,几个机关的联合行文,应盖各个机关印章,大量印发的铅印公文可以不盖机关印章。机密公文应当根据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
、“机密”、“秘密”。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注明“特急”、“急”。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机关名称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会议通过的文件,应当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公文应在左侧装订。
四、正确处理行文关系
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各自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由市人民政府行文的有:传达贯彻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政府的指示和决定;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发布执行宪法、法律、法令的全市性重大行政措施;宣布市政府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全市性政府工作报告和工作部署;全市性年度国民
经济总计划;政府各项工作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等有关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复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请示的重要事项;向省请示、报告工作的事项;其他需用市人民政府行文的重要事项。
由市政府所属委、办、局(公司)行文的有:传达和贯彻省政府所属各委、办、厅、局的指示和决定;主管业务工作的方针、政策、计划、措施和工作部署;上下级业务部门日常工作的行文;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授权和有关规定答复县、区人民政府请示市人民政府的有关业务问题。
各政府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抄报越过的机关;各委、办、局(公司)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规定,积极主动地处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各局(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首先报送主管的委、办研究办理。涉及几个部门的,由主管
的委、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经过批准在报刊公开发表的各政府机关公文,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如果不另行文,应当在报刊发表时注明;向上级机关的请示,一般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可以直接抄送上级机关;双重领导的单
位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根据内容写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应当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单位行文时,应当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市人民政府的发文,除绝密的不准翻印以外,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需要翻印、转发,要报经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或
办公室主任批准,市政府各部门的发文,下级机关需要翻印、转发,要报经发文机关批准;翻印时,要注明翻印的机关和时间;各政府机关的公文,不得对党的组织作指示、交任务。各级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以党组(党委)名义请示报告工作的,应主送上级党委。
五、坚持公文处理程序
公文处理程序一般包括:收文、分办、催办、拟稿、审核、传递、立卷、销毁等。收文由内收发拆封(亲收件除外),按照公文内容、性质,统一编字编号,登入收文簿;发文要编号、登记、封发,并在发文簿上注明发文字号和日期。凡是需要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应当根据内容和性
质,送请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各部门、各单位向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或其他材料,均应送市政府办公室,由办公室按文件处理程序处理,不要直接送领导个人。市政府办公室在办文过程中,需要征求有关委、办、局(公司)意见的,由办公室用文件阅文单送出,有关
委、办、局(公司)提出意见后,经单位领导审核,退办公室办理。
凡是已请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要负责检查催办;切实防止漏办和压误。
草拟公文须做到: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文字精炼,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标点符号准确,篇幅力求简短;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引用的公文要写明发文机关、公文编号、标题和行文时间;请示问题应一文一
事,不要一文数事;起草、审修、签发文件应用钢笔或毛笔。
各级政府机关的办公室应做好公文的审核把关工作: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提出的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是否符合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对公文进行必要的文字把关。
公文传递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传递机密公文时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公文办理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根据文书立卷的要求把公文原稿和有关材料整理好,送交文书部门或者主管人员清理立卷。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当存档的公文。没有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人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机密公文,要进行登记,有专人监督,保证
不丢失,不漏销。
六、做好公文立卷
公文立卷要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有利于保管、查找和利用。公文立卷的范围要明确划定,根据案卷内容的重要程度确定保管期限;分类要准确,根据发文机关、问题、时间、名称等公文特征,按照公文的历史联系,进行立卷。立好的案卷要写上标题,编好目录,按照
档案工作的规定,向档案部门移交。



1986年6月10日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

新出政发[2010]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组织人事部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要求,在出版业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促进出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现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31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条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从业基本要求,以需求为导向,遵循出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坚持强化服务,质量第一。
  (二)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注重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出版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注重更新知识,注重培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出版、国际贸易、现代市场开拓经营的能力。
  (三)加强指导,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格局和激发继续教育机构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
  (一)制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二)制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三)审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大纲;
  (四)组织开发、推荐、评估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教材,加强对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五)组织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六)评估、整合、公布全国继续教育机构;
  (七)指导、督促、检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第六条 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一)依据本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员的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发、推荐、评估适合本地区人员的继续教育教材,加强对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四)评估、整合、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继续教育机构,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继续教育市场。
  第七条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
  (一)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
  (二)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全国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三)被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包括参加国际出版培训活动、国内专业研讨活动等。
  第八条 在职自学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鼓励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自学。在职自学时间可折合继续教育时间,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具体情况确定折合方式。在职自学形式包括:
  (一)参加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院校举办的国家承认相关专业学历、学位的教育;
  (二)接受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业务相关的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
  (三)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在职自学形式。
  第九条 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作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的依据。
  第十条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伤、病、孕等特殊原因,无法在当年完成继续教育时间的,可由本人所在出版单位提供证明,经归口管理的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其应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可以顺延下一年度合并完成。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在下一年度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中予以注明。
  第十一条 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继续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新闻出版总署所属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培训机构(基地)主渠道作用,鼓励并引导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具备培训条件的社会办学单位参与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机构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承担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
  (二)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三)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三条 中央部委出版单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 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定期对继续教育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向行业公布。视检查、评估具体情况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及时调整,并定期公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导加强教材建设,逐步形成教材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教材开发、编写遵循一纲多本原则,提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业内有能力的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的继续教育大纲,参与开发、编写继续教育教材。
  第十六条 继续教育机构应将各项收费标准分项报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应在每次培训完成后10日内提交书面备案材料。 
  第十七条 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应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应选聘党政优秀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并建立、完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 出版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负责组织并支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教育经费,支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出版单位应当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其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诚信档案建设,如实记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第十九条 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时间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不予进行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注册或续展登记、注册。
  第二十条 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时间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出版单位,视情节轻重,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改正等处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通报:
  (一)采取虚假、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继续教育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四)借继续教育之名乱收费的;
  (五)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